14亿人口带不动消费?为何现在的生意越来越难做?原因现实又扎心|中新盛世
我国的人口数量,以14亿之众,无疑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名列前茅的。这一庞大的数字,按照常理来说,应该代表着一个极为庞大的消费市场,国内市场的潜力似乎无可限量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许多人可能认为在国内做生意应当是顺风顺水、易如反掌的事情。然而,现实却并非如此乐观。
如今,当生意人们聚在一起时,往往会流露出一种普遍的忧虑和困惑:生意为何变得如此艰难?赚钱为何变得如此不易?甚至有些人还面临着亏损的风险。面对这样一个似乎与常理相悖的现象,许多人都不禁要问,为什么14亿人口带不动国内消费?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:
01 老百姓的消费能力有限
尽管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,但普通老百姓的收入水平并没有实现同步增长。据统计数据显示,我国老百姓的收入普遍都不高,多数人的月收入在3000至6000元之间。这样的收入水平,在应对日常生活开销、教育、医疗等基本需求时,已经显得捉襟见肘,因此,当面对额外的消费需求时,很多人往往力不从心。
此外,老百姓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也是制约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。由于之前的疫情影响,许多人收入变得不稳定,他们担心失业、医疗、养老等问题,许多人选择将钱存入银行,以备不时之需。
这种储蓄行为无疑降低了人们的消费意愿,从而影响了消费市场的繁荣。同时,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,越来越多的家庭背负起了沉重的房贷负担,房贷支出占据了家庭收入的大部分,导致剩余的可支配收入只能用于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开销,这样的情况下,家庭自然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去支撑更多的商品和服务需求。
在一些地区,特别是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,基础设施建设滞后,商品和服务供应不足,导致老百姓的消费选择受限。而且,由于市场监管不力、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也使得消费者对购物缺乏信心,进而影响了消费的积极性。
02 电商对实体生意的冲击
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,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购物。电商平台的优势在于其便捷性、价格透明以及丰富的商品选择。消费者只需轻点鼠标或滑动手机屏幕,即可浏览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品,并且享受到送货上门的便捷服务。
相比之下,传统的实体店购物需要消费者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挑选商品,以及承担运输和搬运的成本。因此,许多消费者逐渐转向电商平台,形成了新的消费习惯。
电商平台的兴起,对实体商铺构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。许多实体商家反映,他们的生意受到了电商的强烈冲击,销售额大幅下降。尤其是在经历了三年多的疫情后,这一趋势更加明显。疫情期间,人们更加倾向于避免外出,减少聚集,因此,网上购物成为了他们满足日常需求的主要方式。
然而,电商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并非全然负面。从另一方面来看,电商的发展也促进了物流、仓储、信息技术等相关产业的繁荣。这些产业的发展,不仅为就业市场提供了新的岗位,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。同时,电商平台通过大数据、云计算等先进技术,实现了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,提高了消费体验和消费效率。
但我们也应该看到,电商对实体经济的冲击确实存在,实体店铺作为传统的商业模式,承载着城市的商业氛围和文化底蕴,它们不仅是商品交易的场所,更是人们社交、娱乐的重要空间,实体店铺的减少,不仅意味着商业活动的减少,也意味着城市生活多样性的丧失。
虽然消费习惯的变迁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,网上购物将逐渐成为主流消费方式也不可避免,然而,实体经济和电商应该相互补充、相互促进,共同推动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充分利用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,推动国内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。
03 同业之间的竞争趋于白热化
当前国内的许多行业都存在垄断现象。电信、金融、石油、烟草、军工等行业都是典型的垄断行业,民间资本难以涉足。这些行业由于具有高度的资本和技术门槛,以及各地的严格监管,使得民间资本无法有效进入,从而限制了市场的竞争和活力。
在这种情况下,民间资本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行业中,如餐饮、零售、制造等。这些行业由于进入门槛相对较低,吸引了大量的民间资本涌入。然而,这也导致了同业之间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。
为了争夺市场份额,企业不得不采取各种手段,如价格战、广告战等,以降低成本、提高销量,然而,这种竞争方式往往会降低企业的利润水平,甚至导致一些企业陷入亏损境地。
此外,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,许多企业开始寻求创新和差异化竞争。然而,由于技术水平和市场环境的限制,这种创新往往难以实现。许多企业只能在传统行业中进行微创新或模仿创新,这种创新方式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,也无法有效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。
04 各项成本支出也在不断上升
近年来,无论是从事何种行业,无论是实体店还是制造企业,都普遍感受到了成本的上升压力。房租成本、用工成本、原材料成本等都在不断攀升,这使得企业的运营成本大幅增加,进而压缩了利润空间。
对于实体店而言,房租和工资是两大主要支出,随着整体物价的上涨,这两项成本也水涨船高。而对于制造企业来说,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更是带来了不小的压力,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,企业往往不敢轻易涨价,担心失去市场份额,只能自己消化这些成本上升的压力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制造企业的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,生存压力加大。同时,这也限制了企业在产品研发、品质提升、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投入,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。
05 如何激发国内消费潜力
针对以上的问题,可以考虑哪些策略激发国内消费潜力,让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真正活跃起来呢?
1.调整GDP的分配结构
调整GDP的分配结构,让居民收入在经济增长中获得更多的份额。只有当居民收入稳定增长,他们才有更多的消费能力和意愿。因此我们可以加大对民生的投入,提高社会保障水平,让人民群众在医疗、教育、养老等方面得到更好的保障,从而减轻他们的后顾之忧,增强消费信心。
2.稳定房价
当前,房价居高不下,让许多家庭背负着沉重的房贷压力。这不仅限制了人们的消费能力,也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。因此,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,稳定房价,减轻人们的还贷压力,让他们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消费。
3.打破行业垄断
打破行业垄断,引入民间资本也是激发消费潜力的重要途径。垄断行业往往缺乏竞争,服务质量不高,价格也不合理,通过引入民间资本,增加市场竞争,不仅可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,还可以降低价格,让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实惠。同时,民间资本的进入也可以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,促进经济的多元化发展。
除了以上措施外,各地还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管,打击不正当竞争和违法行为,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。只有在一个健康、有序的市场环境中,消费者才能放心消费,企业才能公平竞争,市场才能持续繁荣。